香香澡堂。圖/鵝編

萬華,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香火鼎盛的龍山寺、文藝氣息十足的新富町市場和各種有名的排隊小吃,不過在萬華的小巷中,有個專為無家者提供免費沐浴、領取物資的地點,那就是「香香澡堂」。

圖/鵝編

過去,許多人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是「沒有工作、沒有產值」的族群,但今天透過社工的分享,我才真正理解這群人的現實處境。絕大部分的無家者其實是有工作的,但因為「居無定所」的關係,能選擇的工作極為有限,多半只能做清潔、舉牌、搬運工等日薪工作。

香香澡堂內部。圖/鵝編

為了維持工作機會,他們必須保持基本的清潔,這意味著無家者必須得花錢去洗澡、整理外表,而這些支出讓他們幾乎無法存錢,陷入「過一天算一天」的困境。這種循環讓人深刻體會到,無家並不只是「沒有房子」這麼簡單,而是一種難以擺脫的現實限制。

女性的盥洗空間。圖/鵝編

香香澡堂的存在,不僅提供了洗澡的地方,更建立了一張社會安全網。這裡的社工用心地接住每一位邊緣的無家者,透過與他們的接觸,試圖了解並找到適合的資源來協助。

讓人印象深刻的是,香香澡堂不是單純的免費沐浴場所,而是創造了一個互助的環境——讓無家者透過協助澡堂事務來維持運作、獲得收入,或是讓有廚藝背景的人製作熱食便當,提供給其他無家者食用。這些方式不只是提供短暫的幫助,而是讓無家者找回生活的尊嚴與價值感。

圖/鵝編

參訪過程中,社工分享了許多不同的故事,每一位無家者的過去都不盡相同,有人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意外,有人是長期的社會資源缺乏,讓他們逐漸走到這一步。而這也讓我們重新反思,現有的安定生活其實是多麼難得,並非所有人都能擁有一個可以「重新開始」的機會。

「人」的問題往往是最複雜的,社會住宅的短缺、政府資源的分配、安置所的環境,一環扣一環,使得現狀難以改善。但即使如此,香香澡堂仍然嘗試在這個結構中找到突破點,讓無家者不只是被幫助的人,更是能夠參與、付出的個體。

圖/鵝編

無家者並不是社會的「邊緣人」,而是我們的社會環境下,一群正在努力生存、但缺乏支撐的個體。如果你對「香香澡堂」有任何好奇或是想了解更多,都可以私訊他們的粉絲專頁,有禮貌的提出疑問或是直接預約參訪!從「看見」開始,讓跌倒的人不只是存活,而是能有品質、有尊嚴的活下去!

香香澡堂
FB粉專|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onpon.bath
地點|108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53巷17號1樓


❤️❤️❤️「追蹤佳宜」❤️❤️❤️
🔔訂閱+按讚+開啟小鈴噹🔔
Youtube︱https://reurl.cc/ex36z7
Facebook︱fb.com/chiachialife
Instagram︱instagram.com/chia0412
Line︱https://lin.ee/1pcRaZv

Write A Comment